在9月24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发言令全场震惊,他宣布“乌克兰决定开放武器出口”。这一决定不仅展示了乌克兰在实战中的武器能力老虎配资,还透露了泽连斯基对西方盟友态度的转变,表现出更加强硬的立场。然而,或许他没有意识到,西方的耐心已经接近极限。
事实上,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发言前的四天,就已经在基辅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达了对西方的失望。他直接批评欧盟和美国“拖延战机”,并指责将对俄罗斯的制裁与其他议题挂钩,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他特别提到,一些欧洲国家在对俄罗斯施压时显得“优柔寡断”,这一犹豫不决削弱了对普京的压力。他甚至呼吁特朗普政府推动更严厉的制裁,认为“整个欧洲应该采取一致行动”。
展开剩余82%这种表态与泽连斯基此前对西方援助的感激态度大相径庭。乌克兰当前的困境,是面对激烈的战斗和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纪要显示,乌东和南部战线在9月爆发了罕见的激烈战斗,俄罗斯在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等地的空袭和地面推进造成乌克兰军队损失严重。国际红十字会也透露,前线的伤亡和人道危机正在加剧,全球对局势的担忧不断升高。
面对这种战局,泽连斯基反复强调,乌军急需更多的武器和资金支持,否则前线局势将进一步恶化。为了获取更多援助,他甚至将目标转向军事合作,宣布开放武器出口,计划向合作伙伴展示经过实战检验的武器系统。这一举措看似为乌克兰国防工业带来经济动力,但背后更深的考量,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深化与欧洲和北约的战略绑定,从而最大化获得支持。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还向北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开表示,针对俄罗斯军机跨界飞行,北约“必须击落所有闯入空域的喷气式飞机”,并批评部分北约成员国因为担心俄罗斯的报复而显得反应迟缓。
然而,泽连斯基的强硬态度并未如他预期那样得到西方的全力支持。相反,这种态度让西方的耐心逐渐显现出底线。美国的立场转变尤为明显。在9月23日,特朗普在联合国就俄乌冲突发表了强硬言论老虎配资,而在24日,美俄外长举行了约一个小时的闭门会谈。这是自8月15日特朗普邀请普京访问阿拉斯加以来,美俄两国最高级别官员的首次会谈。美国在会后强调,俄罗斯必须采取措施以实现持久和平,而俄罗斯方面则表示愿意继续建设性对话。与泽连斯基呼吁加大制裁的态度相比,这种对话的姿态显得更加务实,且侧重于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欧洲内部的分歧也开始暴露,欧盟虽已提出第19轮对俄制裁计划,涉及能源、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但在是否扩大对俄石油和天然气禁运的问题上,德国、法国等大国与依赖俄能源的东欧国家存在显著分歧。这种分歧让泽连斯基呼吁“全欧洲实施制裁”的愿景显得不切实际。
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态度同样经历了波动。早在2025年2月28日,泽连斯基赴华盛顿商讨援助事宜时,就与特朗普发生了激烈争执。特朗普认为乌克兰对美国的支持不够感激,而泽连斯基则坚持要求更多的武器和资金。3月3日,特朗普便下令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尽管后来因乌克兰同意试行停火而恢复,但7月1日美国再次以“评估和平效果”为由暂停部分武器转移。这背后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逻辑,尤其是不愿继续让美国纳税人的钱无休止地投入俄乌冲突。
这些反复的援助行为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有其明确的底线。西方希望避免乌克兰彻底溃败,但也不愿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更无法承受长期无休止的资源投入。美俄外长的对话表明,即便在竞争中,双方仍在努力保持战略稳定,避免局势失控。欧洲的能源困境更使得其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无法无顾虑地行动;美国的援助反复更是传递出“不会无限制支持”的信号。
泽连斯基对北约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击落所有俄战机”的呼吁,似乎忽视了北约对直接与俄罗斯开战的警惕。俄罗斯早已明确表示,北约的激进行动将被视为“对俄罗斯开战”,而拥有核武库的双方深知这种冲突的灾难性后果。
如今,俄乌和谈面临“倒退”的风险,泽连斯基试图通过武器出口和强硬施压绑定西方的策略,正遭遇西方底线的反弹。美俄对话持续推进,欧洲内部分歧难解,美国援助态度摇摆,这些迹象都表明:西方可能仍会继续支持乌克兰,但再也不会任由乌克兰主导局势的发展,泽连斯基过去可以随意呼吁加码制裁、要求更多武器的阶段,正在悄然走向终结。
发布于:天津市线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